劳动仲裁能仲裁股东吗?如果能该怎么办?


首先来分析劳动仲裁能否仲裁股东这个问题。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律途径。劳动争议通常是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比如劳动合同的履行、工资支付、加班费用、解除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纠纷。一般情况下,股东并不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他们与公司之间主要是基于出资协议、公司章程等形成的股权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这里明确了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并不直接针对股东。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劳动仲裁可能会涉及到股东。比如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履行着劳动者的职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以劳动者的身份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时,是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的。又或者,在一些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虽然这不属于典型的劳动仲裁范畴,但在劳动争议中如果涉及到公司偿债能力问题,可能也会间接关联到股东责任。 如果股东同时具备劳动者身份,要申请劳动仲裁,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准备材料,需要准备仲裁申请书,要详细说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准备能证明你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准备本人的身份证明。第二步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第三步是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包括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审理、调查取证等。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要按照仲裁委员会的要求参加庭审,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最后,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仲裁裁决。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