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的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农村父母的宅基地不能直接继承。首先要明确,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所有权归属于集体,而公民只有使用权。 按照法律规定,遗产得是公民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由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以它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被继承。比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那就是“地随房走”。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子女可以继承房屋,随着房屋的继承,也就获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就是说,虽然不能继承宅基地本身,但能基于继承房屋而继续使用宅基地。但要注意,当继承的房屋灭失后(村民一户一宅外),不能进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按法定程序收回其宅基地使用权另行安排。 此外,在一些具体情形下,宅基地继承还存在限制: 1. 子女和父母分户且子女已有自己宅基地的,无法继承父母宅基地,因为违反“一户一宅”规定。 2. 父母的宅基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擅自改变用途、未经批准占地建房等,无法确权,也就不能被子女继承。 3. 子女户口迁走转为城镇户口,就不再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继承宅基地。不过,若宅基地上房屋是子女所建,可继承房屋并继续使用宅基地,但房屋损毁无法修复时,村民小组有权收回宅基地。 4. 五保户的宅基地,在其去世后归村集体,他人不能继承。但如果亲戚赡养五保户使其不再由国家供养,老人去世后亲戚可继承房屋,不过宅基地只能继续使用。 5. 宅基地面积超出当地规定标准的,超出部分无法继承。 6. 宅基地闲置超过两年的,村集体有权收回,不能继承。 相关概念: 一户一宅: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五保户:指那些无儿无女、没有法定赡养人的老人,生活由国家供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