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虚假工资表给劳动局会有什么后果?
我在和公司的劳动纠纷中,为了争取更多赔偿,一时糊涂想提供虚假工资表给劳动局。但又有点害怕,不知道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想了解清楚这样做在法律上会面临怎样的处理。
展开


提供虚假工资表给劳动局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从民事责任方面来看,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劳动争议的处理结果。在劳动纠纷中,工资表是确定劳动者工资待遇、加班工资等权益的重要证据。如果一方提供虚假工资表,导致错误的裁决或调解结果,受损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重新处理,并要求提供虚假证据的一方承担因其虚假行为造成的损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完全等同于民事诉讼,但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证据提供。 从行政责任角度而言,提供虚假材料属于扰乱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提供虚假证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虚假资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若情节严重,还可能会涉及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虽然向劳动局提供虚假工资表不完全等同于虚假诉讼,但如果其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如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也可能会以其他罪名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妨害作证罪等。 所以,在与劳动局沟通以及处理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提供虚假材料,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