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造假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我公司存在工资造假的情况,虚报了部分员工的工资数额。我想了解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面临哪些处罚,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会有什么影响。
展开


工资造假指的是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篡改工资数据等手段,来达到不正当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劳动市场秩序。 从民事责任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工资造假属于违反诚信的行为。若因工资造假导致员工权益受损,比如影响了员工的社保缴纳基数、经济补偿计算等,员工有权要求企业承担赔偿责任。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补发工资、补缴社保费用,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在行政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如果存在工资造假等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若逾期不改正,可能会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税务部门也会对企业的工资造假行为进行监管。因为工资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扣除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工资造假可能导致企业少缴或不缴税款,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机关可以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至于刑事责任,若工资造假行为情节严重,达到一定标准,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罪名。例如,企业通过工资造假来骗取国家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可能构成诈骗罪;若企业为了逃避缴纳税款而进行工资造假,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可能构成逃税罪。一旦构成犯罪,企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