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法律相关事务,对虚假诉讼罪和诈骗罪有些混淆。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怎么准确判断一个行为是构成虚假诉讼罪还是诈骗罪,它们在犯罪构成、行为表现等方面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希望能详细了解二者区别。
展开


虚假诉讼罪和诈骗罪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混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首先,从犯罪客体来看。虚假诉讼罪侵犯的是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秩序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这种行为干扰了法院正常的审判工作,还可能损害到别人的正当权益。比如有人通过编造假的债务关系去法院起诉,这就打乱了司法程序,也可能让被起诉的人无端陷入麻烦。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就是说犯罪人的行为直接损害了别人对财物的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像常见的电信诈骗,骗走别人的钱财,就是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里对这两个罪名所保护的客体有明确规定。 其次,客观表现方面。虚假诉讼罪比较单一,只能是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比如伪造借条、合同等证据去法院打官司。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如虚构身份、编造理由等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比如骗子编造自己是某知名公司高管,有内部投资项目,骗别人投资钱财。 再者,犯罪主体有差异。虚假诉讼罪的主体除了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外,还得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这意味着这个人要能以自己的名义在民事诉讼中进行各种活动。而诈骗罪则没有这个要求,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能构成该罪。 最后,主观方面不同。虚假诉讼罪在主观上并没有限定特定目的,可以是为了各种目的,比如为了获取不当的民事赔偿、转移财产等。而诈骗罪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相关概念: 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