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和体制外有什么区别?
我不太清楚养老金并轨是怎么回事,现在养老金并轨了,但是我想知道体制内和体制外在养老金方面还有啥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缴纳方式、领取金额、调整机制这些方面会不会有差别呢?
展开


养老金并轨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面为你详细分析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 首先是缴费方面。体制内人员,也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基数一般是按照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项目来确定。体制外企业职工的缴费基数通常是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但有上下限规定,上限一般是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下限是60%。依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其次是养老金待遇计算方式。体制内人员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对于“中人”(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补偿。体制外企业职工养老金同样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不过计算方式上可能和体制内略有不同。基础养老金都和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等有关。 然后是养老金调整机制。虽然体制内和体制外都参与养老金的统一调整,但在具体的调整幅度和侧重点上可能会存在差异。一般会根据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等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体制内普遍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退休后可以多一份收入。体制外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相对较低,不是所有企业职工都能享受这一待遇。总之,养老金并轨缩小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距,但仍存在一些区别。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