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追索和强制执行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法律程序的事情,不太明白司法追索和强制执行到底有啥不同。感觉这两个好像都和追讨权益有关,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不太清楚。想知道它们在操作流程、适用场景等方面有什么不一样,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司法追索和强制执行虽然都与法律程序中权益的实现相关,但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司法追索通常指的是债权人通过司法途径向债务人追讨债务或主张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涵盖了从向法院提起诉讼开始,包括立案、审理、判决等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债权人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债务人未履行义务时,就可以启动司法追索程序。例如,甲借给乙一笔钱,乙到期未还,甲就可以向法院起诉乙,这就是司法追索的开始。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的条件和程序,债权人需要按照这些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以启动司法追索程序。 强制执行则是在法院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后,债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时,由法院采取的强制其履行义务的措施。当司法追索程序结束,法院作出了生效判决,但债务人仍然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有很多种,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民事诉讼法》专门规定了执行程序,明确了法院在强制执行中的权力和程序,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实现。 简单来说,司法追索是通过法律程序确定权益的过程,而强制执行是在权益确定后,确保权益得以实现的手段。司法追索是强制执行的前提,只有经过司法追索获得了生效的法律文书,才有可能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