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处理方式中诉讼和仲裁有什么区别?
我和别人有一些争议,不知道该选择诉讼还是仲裁来解决。我想了解下这两种争议处理方式具体有啥区别,比如在流程、费用、结果执行等方面,以便我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展开


在争议处理中,诉讼和仲裁是两种常见的方式,它们有诸多区别。 首先是启动条件。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条件。而仲裁则需要双方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明确约定将争议提交给某一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没有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不会受理案件。 其次是审理主体。诉讼是由法院的法官来审理案件,法官是国家司法工作人员,通过法定程序任命。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仲裁员一般是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律师等专业人士中选任。 再者是审理程序。诉讼程序较为严格和规范,包括立案、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判决等多个阶段,且实行两审终审制,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到上级法院。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审理过程通常不公开进行,实行一裁终局制,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然后是费用方面。诉讼费用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收取,一般由败诉方承担。仲裁费用通常比诉讼费用高一些,具体费用根据仲裁机构的规定和案件标的额来确定。 最后是执行效力。法院的生效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但如果存在法定情形,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