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假执行和先予执行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遇到了假执行和先予执行这两个概念。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有啥不同,想知道在实际法律应用中,这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又是怎样的。
展开 view-more
  • #执行区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假执行和先予执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适用情形、目的、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假执行是在特定情况下,为了保证债权人在未来胜诉后能够顺利实现其权利,法院在判决尚未确定(如一审判决后可能存在上诉情况)时,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采取一定的执行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债务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隐匿财产,从而使债权人在最终胜诉后难以实现债权。在我国,虽然没有“假执行”这样直接对应的法律术语,但与之类似的概念可以参考财产保全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先予执行则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等措施的制度。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追索劳动报酬的;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假执行侧重于保障债权人未来债权的实现,主要是对财产的一种预防性控制措施;而先予执行更强调解决权利人当前生活或生产经营的迫切需求,是一种提前实现部分权利的制度安排。它们在法律依据、适用条件和程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