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签订时间**: 三方协议一般是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签订,主要是为了确定学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未来的就业意向及相关责任。例如,大学生在大四实习前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而劳动合同通常是在应届毕业生完成学业正式入职时,或者毕业生毕业后的任意时刻签署。比如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上班,入职当天就会签订劳动合同。 **主体不同**: 三方协议的参与主体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在其中起到鉴证方或签约方的作用,对用人单位性质没有限制,任何单位都可以。例如,毕业生、高校和一家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的签约主体只有劳动者(包含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包含公务员单位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军队系统),与学校无关。比如某员工和所在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内容不同**: 三方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受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不涉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应享有的权利义务。例如,协议中会有毕业生的专业、成绩等基本信息,以及企业同意录用该毕业生,学校推荐该毕业生等内容。劳动合同则详细规定了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例如,合同中会明确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 **目的不同**: 三方协议主要是为毕业生制定就业方案,为日后签订劳动合同提供依据。比如通过三方协议,学校可以统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企业和毕业生也明确了初步的就业意向。劳动合同则是在劳动关系建立后,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例如,劳动合同会明确双方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当出现劳动纠纷时,可以依据合同来解决。 **适用法律不同**: 三方就业协议书适用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例如,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等都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