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跟劳动合同有哪些区别?


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的区别,具体如下: **签订时间**:三方协议一般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此时学生尚未毕业;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的。例如,某高校学生在大四时与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毕业后到该公司报到并正式入职时,再签订劳动合同。 **主体**:三方协议的主体有三方,即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在其中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比如,张三毕业后与某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主体就是张三和该企业。 **内容**:三方协议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劳动合同则详细记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法律凭证。例如,劳动合同中会明确约定员工的工作岗位、每月工资数额、加班的计算方式等。 **目的**: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劳动合同主要是在劳动关系确立后,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比如,三方协议确定了毕业生毕业后将到某单位工作的意向,而劳动合同则具体保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各项权益。 **适用法律**:三方协议的制定、发生争议后的解决主要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民法》、《合同法》等;劳动合同的订立以及发生争议后主要是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来解决。例如,若三方协议中关于就业意向的约定产生纠纷,可能会参照相关就业规定和民法通则等进行处理;而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支付等纠纷,则依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处理。 **有效期**:三方协议有效期至学生抵达单位报道为止;劳动合同有效期视双方约定而定,可以是固定期限(如1年、3年等),也可以是无固定期限等。比如,某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在其到单位报道后就完成使命;而其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3年的固定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