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认定存在哪些困境?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正当防卫的案例,发现很多时候当事人明明是为了保护自己才还手,但最后却很难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法律判定中,正当防卫认定会面临哪些困难呢?我有点担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当我们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采取的用以制止该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在实际认定正当防卫时,存在诸多困境。 首先是不法侵害界定困难。要构成正当防卫,前提得有不法侵害存在。但在现实里,对于什么样的行为算不法侵害,有时很难判断。比如一些轻微的肢体冲突,可能很难说清到底是普通的推搡还是不法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然规定了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但并没有详细说明不法侵害的具体范围和程度,这就导致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争议。 其次是防卫限度判断难。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很难要求当事人准确把握防卫的限度。比如,当一个人突然遭受攻击,他在反抗过程中造成对方重伤,但在那种紧张的情形下,他可能无法精准控制自己的行为力度。法律上对于‘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也没有非常明确、具体的量化标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使得司法人员在认定时面临很大挑战。 再者是证据收集和采信问题。要认定正当防卫,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当时存在不法侵害以及防卫行为的合理性。但在很多情况下,事件发生突然,现场可能没有监控设备,证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准确描述情况。而且,证据的采信也存在主观性,不同的司法人员对证据的重视程度和判断标准可能不同,这也给正当防卫的认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最后是舆论和社会压力的影响。一些正当防卫的案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舆论的导向可能会对司法人员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司法人员既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又要考虑社会效果和公众的接受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认定的难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