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上是如何定义兼职的?

我想找份兼职增加收入,但不太清楚法律上对兼职的定义。我担心自己做的兼职可能不符合法律规定,到时候拿不到工资或者出了其他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想了解下法律到底是怎么定义兼职的,这样我心里也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兼职定义
  • #劳务关系
  • #非全日制
  • #兼职法律
  • #劳动关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兼职是指劳动者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的其他有报酬的工作。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来看,兼职所形成的关系通常较为灵活,与全职工作所建立的典型劳动关系有所不同。 在我国,兼职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一种常见的是劳务关系兼职。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接受劳务的一方提供特定的劳务服务,接受劳务方支付相应报酬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劳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在劳务关系兼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依据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来确定。例如,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做服务员,与餐馆之间一般就是劳务关系。这种兼职模式下,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报酬支付等都由双方自行约定,法律干预相对较少,但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另一种是劳动关系兼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非全日制用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与全职的劳动关系相比,更为灵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且用人单位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同时,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比如,一些超市会聘请非全日制的收银员,他们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按小时获取报酬。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兼职形式,比如兼职员工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同时又与其他单位建立兼职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平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劳动纠纷。例如,原单位的规章制度可能对员工的兼职行为有限制,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面临相应的处罚。 总之,法律对兼职的定义和规范旨在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在不同的兼职形式下,各方都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