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工伤后应该如何索要赔偿?


受工伤后索要赔偿,需要根据用人单位是否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来确定赔偿主体和赔偿项目,同时还需要注意索赔的时间限制和索赔流程,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确定赔偿主体和赔偿项目** 如果用人单位给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负责赔偿相关项目。具体如下: -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工伤保险基金负责支付工伤职工治疗期间的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工伤职工治疗期满,经鉴定构成残疾的,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到四级伤残的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评残后生活护理费、残疾器具补助费和工伤康复费用;工伤死亡的,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用人单位支付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伤职工治疗期间的停工工资;工伤职工伤残评定以后,五级、六级伤残的伤残津贴和五到十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在职伤残补助金。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参加工伤保险,那么法律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也全部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注意索赔时间限制** -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三、明确索赔流程** 1. **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工伤后,首先要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事故报告等。 2.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3. **协商赔偿事宜**: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赔偿协议,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支付赔偿款项。 4. **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款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