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买了集体保险后工伤如何赔偿?


当单位买了集体保险后发生工伤,赔偿情况如下: 首先要明确,集体保险一般属于商业保险,而工伤赔偿的关键在于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如果单位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费,那么工伤赔偿项目由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分别支付;要是没有缴纳,则全部由单位承担。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 关于赔偿流程,如果是劳动关系且属于工伤,要先申请工伤认定,这是确定是否为工伤的重要步骤,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认定之后,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员工治疗完毕或者达到一定医疗期之后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以此判定伤残等级。最后进行待遇审核,员工或者单位根据医院的治疗发票、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等向社保中心申请,社保中心会下发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以及伤残补助费用等。 如果是劳务雇佣关系,那就按照人身损害进行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费、伤残补助金、残疾器具补助费等。 集体保险这边的赔偿流程一般为,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或相关负责人及时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伤员工基本情况等。接着准备材料,像工伤认定相关材料、医院的医疗资料、员工身份证明和劳动合同等证明员工身份和劳动关系的文件。然后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审核,看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材料是否真实完整等,通过审核后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金额。最后是赔偿支付,医疗费用部分一般按合同约定比例报销符合规定的费用;伤残赔偿则根据伤残等级,按合同约定的伤残赔付比例支付;若员工因工伤死亡,会支付死亡赔偿金等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不同的集体保险合同条款有差异,具体赔偿要以合同约定为准。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