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受伤后如何通过劳动仲裁确定事实劳动关系?


在工地受伤后,通过劳动仲裁确定事实劳动关系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你为单位干活,单位给你支付报酬,虽然没有签合同,但存在实际的劳动行为。 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要进行劳动仲裁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第一步是收集相关证据。可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很多,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收集好证据后,第二步就是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受理后,仲裁委员会会安排开庭时间,双方当事人需要按照通知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