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上干活受伤但没有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如果在工地上干活受伤却没有签劳动合同,不用过于担心,您依然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明白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能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就可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要是不属于工伤的情况,也能要求侵权责任人给予赔偿。 第一步是及时就医,并保存好所有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证明,这是后续处理的重要基础。 接着就是寻找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这些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比如工资条、工友的证人证言、工作时的照片、带有公司标识的工作服等都可以作为证据。 之后,可以先向工地负责人或雇主报告工伤情况,并要求其进行工伤认定和赔偿。要是雇主不承认工伤或者拒绝赔偿,您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提交前面收集到的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后,再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 另外,还有一种途径,如果不走工伤认定程序,也可以走人身伤害赔偿维权道路。先准备好起诉材料,然后去法院起诉人身伤害侵权,起诉时尽量把被告范围列宽一点,确保能涵盖所有侵权人。 相关概念: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用工主体责任:指的是在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或者未依法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的单位、个人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派遣单位承担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