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


在法律层面,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准确认定它们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如何认定这两种关系。 雇佣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雇主和受雇人约定,受雇人向雇主提供劳务,雇主支付相应报酬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灵活性。例如,你请一个小时工来家里打扫卫生,你和小时工之间就是典型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中,双方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与自然人、法人与自然人等。在这种关系里,雇主对受雇人的管理相对宽松,受雇人主要按照雇主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即可。 劳动关系则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你去一家正规公司上班,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按月给你发工资,帮你缴纳社保,这就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从属性。劳动者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 从法律依据来看,《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更倾向于认定为雇佣关系。 在实际判断时,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看主体,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如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而雇佣关系的主体可以更广泛。其次看管理程度,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更为严格,劳动者需要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雇佣关系中雇主对受雇人的管理相对松散。最后看报酬支付方式,劳动关系一般是定期支付工资,而雇佣关系的报酬支付方式较为灵活,可以是一次性支付、按工作进度支付等。 正确认定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有助于你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