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拖欠工资怎么能获得赔偿?


当遇到用人单位一直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是有办法让单位给予赔偿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经济补偿是在一些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补偿费用。赔偿金则是用人单位因违法等行为需要额外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所以,如果用人单位一直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这样做来获得赔偿: 第一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尝试直接和单位沟通,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相应的赔偿。这是最简便的方式,也许能快速解决问题。 第二步,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劳动行政部门具有监管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职责,他们可以采取措施要求单位改正。 第三步,若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的期限内仍不支付工资,就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主张这笔赔偿金。劳动仲裁是一种相对快速、简便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而向法院起诉则更具权威性和强制力。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保障了劳动者在被拖欠工资时的权益。总之,劳动者在遇到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时,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