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怎样才能获得最多的赔偿?


要想在工伤后获得最多赔偿,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首先是及时进行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所以及时申请认定很关键,这是获得赔偿的基础。 其次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伤残等级不同,赔偿标准也不同,等级越高赔偿越多,所以要准确鉴定出自己的劳动能力受损情况。 再者,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在领到工伤鉴定结论并明确伤残等级的补偿标准后,应积极地与用人单位展开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若双方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共识,伤者则需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仲裁裁决。 另外,如果对劳动仲裁裁决结果仍存疑虑,还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不同情形处理方式不同。 总之,整个过程要积极主动,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最大程度的赔偿。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的等级鉴定,以此确定劳动者因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受损情况,进而确定赔偿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