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诉讼时效已过该怎么处理?


当工伤赔偿诉讼时效已过,这意味着当事人失去了通过诉讼程序获得法院强制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权益本身就不存在了。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在工伤赔偿案件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虽然诉讼时效已过,但是如果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事由,还是有机会补救的。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例如,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例如,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情况导致的时效中止。 如果不存在上述法定事由,也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无法获得赔偿了。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因为诉讼时效经过只是丧失了胜诉权,实体权利依然存在。用人单位如果自愿履行赔偿义务,法律是允许的,并且履行后不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此外,还可以寻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的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诉讼时效已过虽然会面临一些困难,但还是有多种途径可以尝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