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的费用没有发票该怎么处理?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费用支出没有发票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从法律和财务的角度来看,没有发票可能会对企业的成本核算、税务申报等方面产生影响。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首先,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发票,只要费用是真实发生的,就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比如企业找小商贩购买办公用品,虽然没有取得发票,但有相关的支付凭证、采购清单等能够证明业务的真实性,就可以正常记录这笔费用。这样做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其次,关于税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企业发生支出,应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关支出的依据。如果没有发票,可能会面临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风险。不过,对于一些小额零星经营业务,对方为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其支出以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或者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判断标准是个人从事应税项目经营业务的销售额不超过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的起征点。 此外,如果是因为对方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原因无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企业可凭相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其支出允许税前扣除。这些资料包括无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原因的证明资料(包括工商注销、机构撤销、列入非正常经营户、破产公告等证明资料)、相关业务活动的合同或者协议、采用非现金方式支付的付款凭证、货物运输的证明资料、货物入库、出库内部凭证、企业会计核算记录以及其他资料。 总之,当支出的费用没有发票时,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要基于业务的真实性进行记录,在税务处理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取得合法的税前扣除凭证,以降低税务风险。如果企业对某些业务的处理仍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或者当地税务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