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如何判定无效?


在法律层面,判定租赁合同无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租赁合同无效的判定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首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时,合同无效。欺诈是指一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胁迫则是指一方以给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若损害国家利益,则合同无效。 其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租赁合同也会被判定无效。恶意串通指的是合同双方当事人非法勾结,为牟取私利而共同订立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比如,房东和租户恶意串通,故意压低租金,损害了房屋共有人的利益,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再者,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租赁合同同样无效。这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例如,表面上签订的是房屋租赁合同,实际上是用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种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另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租赁合同也是无效的。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如果租赁合同的履行会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那么该合同就是无效的。 最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租赁合同无效。这里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行政法规中明确要求当事人必须遵守的规定。比如,租赁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