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伤残赔偿如何打官司?


如果要打工伤伤残赔偿的官司,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是单位没有在规定时间申请,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一步是获得赔偿的关键前提,只有被认定为工伤,后续的赔偿才有依据。比如,在工作中受伤后,单位拖着不申请工伤认定,那么员工自己就要及时在规定时间内去申请。 接着是伤残鉴定。在伤害情况得到初步控制且身体发生明显伤残状况时,向相关部门申请伤残鉴定。鉴定结果会确定伤残等级,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 然后,如果单位坚持拒绝赔偿,那么可以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是前置程序,这是《工伤保险条例》第54条规定的,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仲裁申请书和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副本,还有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等。工伤职工就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一般应当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治疗费用发票及清单等证据。 要是对仲裁裁决结果持有异议,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审判决不服的,15日内提出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送达后发生法律效力。 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条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以及事故现场的照片、证人证言、医疗诊断证明等与工伤相关的证据。还要注意时效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申请和诉讼,不然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权益。不同地区的工伤赔偿标准可能有差异,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就是确定职工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范畴,由专门的劳动保障部门来认定。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方式,在打官司前一般要先经过这个程序。 伤残鉴定:对受伤职工的身体伤残程度进行评估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