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证据目录清单该怎么写?


劳动仲裁证据目录清单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逻辑,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明确编写目的。证据目录清单是将你所掌握的与劳动仲裁案件相关的证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呈现的文件,其目的是让仲裁员能够清晰地了解你的证据内容和证明目的,同时也有助于你在仲裁过程中更有条理地陈述和举证。 其次,确定清单内容。一般来说,清单应包含以下几类信息: 1. **证据编号**:按照一定的顺序为每个证据进行编号,方便在仲裁过程中引用和查找。例如,可以按照证据的类型、时间顺序或者重要性进行编号。 2. **证据名称**:简要、准确地描述证据的名称,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3. **证据来源**:说明证据是从何处获取的,例如“由用人单位提供”“从银行打印”“自行拍摄”等。 4. **证明目的**:这是证据目录清单的核心部分,需要清晰地阐述每个证据所能证明的事实和观点。例如,劳动合同可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合同约定的具体内容;工资条可以证明工资支付情况和工资标准等。 5. **页码**:如果证据有多页,应注明证据所在的页码范围,方便仲裁员查阅。 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证据进行分组和排列。常见的分组方式包括按照证据的类型(如书面证据、电子证据、证人证言等)、证明事项(如劳动关系的证明、工资待遇的证明、加班事实的证明等)或者时间顺序进行分组。例如: - **基础资料类**:包括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或户口簿),用于证明申请人的身份;公司工商注册信息或组织机构代码证,用于证明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 - **劳动关系证明类**:如劳动合同书、工资条或银行存折、工作牌或上岗证等,用以证实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相关的工作和薪资情况。 - **争议事项相关类**:根据具体的仲裁请求,提供相应的证据。例如,主张加班工资的,提供考勤记录、加班申请单等;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提供解聘通知书或相关证明等。 最后,参考相关法律规定。在编写证据目录清单时,要结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该法第二条规定了劳动争议的适用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发生的争议。你的证据应围绕这些争议焦点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支持你的仲裁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仲裁委可能不会强制要求提交证据目录清单,但准备一份清晰、完整的清单对于你在仲裁过程中维护自己的权益非常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