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有效吗


融资租赁合同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是有效的。 首先,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就好比去买东西,得是个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才能签合同呀。比如,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状态有问题、不能正确认知自己行为的人,就可能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们签的合同就可能有问题。《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也就是说,签合同的双方都是真心实意想达成这个交易,没有一方是被欺骗、被胁迫的。要是一方被另一方骗着签了合同,或者是在威胁之下签的,那就不符合意思表示真实这个条件,合同可能就无效。这同样是《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所要求的。 最后,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是必须要遵守的法律要求,公序良俗就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合同内容让大家觉得违背了基本的道德或者法律规定,那肯定不行。比如合同约定做违法犯罪的事,或者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伦理,那合同就是无效的。这也是《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所明确的。 此外,《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同时,合同内容一般要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规格、技术性能、检验方法,租赁期限,租金构成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币种,租赁期限届满租赁物的归属等条款。 相关概念: 融资租赁合同: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意思表示真实: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