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有年龄标准吗


工伤赔偿是有年龄标准的。 首先,工伤认定是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而劳动关系一般从16岁开始,到法定退休年龄结束。这意味着16岁以下的童工和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在工作中受伤通常不能认定为工伤。比如,16岁以下的孩子在工作中受伤,虽然不能按工伤处理,但可以依据人身损害要求用人单位赔偿。 关于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来说,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就达到退休年龄。不过,如果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也可退休。 当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在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这里面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发放标准为1 - 36个月不等,具体数额会依据年龄因素计算,直至年满六十周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则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之差计算,不同伤残等级有不同的计算系数,比如五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六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发40% 。 另外,如果劳动者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与用人单位签订新的聘用协议,在此过程中遭受伤害,通常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也就无法进行工伤索赔。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这种情况按劳务关系处理,在受伤时可根据相关民事法律要求赔偿 。 相关概念: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不同工作类型和性别有不同标准。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的用于后续医疗等方面的补偿。 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由用人单位支付的用于保障其再就业及生活等方面的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