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案中孤证不能入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最近对刑事案子里孤证不能入罪这点特别疑惑。看了一些案例,不明白为啥只有一个证据就不能给人定罪。想具体了解一下,在咱们国家法律里,到底依据什么规定说孤证不能入罪呢,是有哪条法律条文明确写了吗?
展开


在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刑案孤证不能入罪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这条规定体现了我国刑事司法重视证据、严谨认定犯罪的原则。孤证意味着只有单一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而单一证据可能存在虚假、不准确或者具有片面性等问题。比如只有证人证言这一个证据,证人可能因为记忆错误、主观偏见、受到威胁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证言的真实性存疑。如果仅依靠这样不确定的孤证就给被告人定罪,极有可能出现冤假错案,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证据查证属实以及排除合理怀疑的角度看,孤证往往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只有多个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才能更准确地还原案件事实,确保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所以,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严谨,避免错判,法律明确规定刑案中孤证不能入罪。 相关概念: 直接证据:单一项证据所包括的信息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比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实施某项犯罪的供述 。 间接证据:单一项证据所包括的信息内容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例如犯罪工具、犯罪现场等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