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务合同该如何维权?


如果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务合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权: 首先是搜集证据。即便没有劳务合同,但能证明劳务关系存在的证据有很多,例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像工资条、转账记录等)、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像是打卡记录、排班表等;还有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次是与用人单位协商。主动和用人单位沟通交流,要求补签劳务合同,同时主张支付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等合法权益。在协商过程中,要保留好相关的沟通记录,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万一协商不成,这些记录也能作为维权的证据。 若协商不成,接下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凭借之前收集的证据来证明劳务关系的存在,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补缴社会保险等权益。需要注意的是,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要是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方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也指出,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能证明身份的证件等凭证。 相关概念: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在这期间内如果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通过仲裁程序获得保护的权利。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