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伤死亡补偿协议的内容有哪些?


非工伤死亡补偿协议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有关事实部分。要明确甲方(通常是用人单位)和乙方(职工家属)的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家属姓名、身份证号等。还要说明职工的入职时间、去世时间、地点以及明确死亡原因为非工伤,并表明双方自愿放弃工伤认定申请 。同时,家属需确认职工生前的供养亲属情况。这部分内容是对事件基本情况的梳理和确认,让双方对事情有清晰认知。 其次是补偿款项。依据法律法规及人道主义精神,甲方会一次性补偿乙方多项费用,比如死亡补助金、供养亲属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交通费、住宿费等,并明确具体的金额(大写和小写),以及乙方指定的收款账号信息,包含开户行、户名等。这些费用是对职工家属的经济补偿,保障他们后续的生活。 然后是特别声明。除协议明确约定款项外,乙方及职工亲属不能再向甲方及甲方人员主张其他权利,如劳动报酬、补偿金等,也不得进行监察、投诉、仲裁或诉讼。对于乙方人员内部款项分配,以及其他亲属主张权利,甲方不承担责任,若因此给甲方造成损失,甲方有权追偿。此外,还需明确协议中乙方签名人员具有签署协议的权利,并代表全部继承人、利害关系人同意履行协议。这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进一步界定,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纠纷。 接着是违约责任。如果甲方迟延付款,需按逾期金额一定比例(如1‰)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若因一方违约导致仲裁、诉讼或强制执行,违约方要向守约方赔偿因此产生的调查取证费、交通费等一系列费用。违约责任的设定是为了督促双方遵守协议约定,保障协议的顺利履行。 最后是其他条款。一般会规定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以及协议一式几份,双方各持数量。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非工伤死亡补偿协议作为一种合同,也遵循此规定。 相关概念: 非工伤死亡: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并非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情况。 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依靠该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较为全面地规范非工伤死亡事件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协议合法有效、公平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