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房产的流程是什么


法定继承房产,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立下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将被继承人的房产转移给继承人的法律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流程: 首先是确定继承人及继承份额。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接着要准备相关材料,主要有: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可由医院出具的医学死亡证明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销户证明等充当;房屋产权证明,用于证明房产的归属情况;继承人身份证明,像身份证、户口簿等能证明继承人身份的证件;亲属关系证明,比如户口本或者由基层组织出具的关系证明等,以此来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 。 然后办理公证(并非必须,但可避免后续纠纷)。继承人需到公证机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公证员会对继承人资格、继承份额等进行审查确认。 最后进行房产继承登记。先到房产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出继承登记申请,并提交上述准备好的材料。不动产登记中心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缴纳相关税费(法定继承免征契税,但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后完成房产登记,将房产过户到继承人名下。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