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这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合法利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劳动者享有的一些主要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意味着劳动者在就业时不会因为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受到歧视,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我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比如,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不能因为应聘者是女性就拒绝录用,除非该岗位有法律规定的不适合女性的特殊情况。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付出劳动后,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例如,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支付工资,不能随意降低工资标准或者拖延支付。 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有权在工作之余获得适当的休息和休假时间,以恢复体力和精力。《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同时,劳动者还享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婚假等假期。比如,在法定节假日,劳动者有权休息,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例如,在一些危险工作场所,用人单位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劳动者有权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比如,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内部培训课程,或者支持员工参加外部的专业培训。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退休、患病、负伤、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失业、生育等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此外,劳动者还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有权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例如,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克扣工资或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