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丧失劳动能力?
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丧失劳动能力是怎么定义的。我身体不太好,担心自己的情况会不会属于丧失劳动能力,这对我之后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很重要,所以想了解下具体什么样的情况算是丧失劳动能力。
展开


丧失劳动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由于身体或者精神方面的原因,没办法从事原本能够胜任的工作,或者难以再进行一般性的劳动。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自身健康问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工作挣钱了。 从医学和法律的角度来看,丧失劳动能力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就是基本上不能再从事任何劳动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则是还能做一些比较轻松、简单的劳动,但无法完成强度较大的工作。 在我国,有一些标准和规定来判断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根据《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判断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程度等。像严重的心脏病、癌症晚期、严重的精神疾病等,可能就会被认定为丧失劳动能力。 如果要确定是否丧失劳动能力,一般需要经过专业的鉴定。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组织专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法律上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认定是很严谨的,因为这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比如能否享受病退、领取相关补贴等。所以,准确的认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