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有什么区别?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最近在找工作。现在面临要签协议的情况,对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不太清楚。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权益保障、签订流程等方面,担心签错会影响自己未来工作,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区别。
展开 view-more
  • #劳动协议
  • #三方合同
  • #合同区别
  • #就业协议
  • #劳动权益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首先是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有三方,分别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学校在其中起到维护就业秩序、保障双方权益以及证明毕业信息真实性的作用。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有两方,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 其次依据不同。三方协议依据的是教育部颁发的部门规章,比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劳动合同依据的则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 再者内容差异明显。三方协议可规定毕业生自身情况、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学校派遣等。劳动合同依法必须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除此之外,双方还能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并且在具体涉及到某项时还可以优先适用本地地方法规和规章。 然后签订时期不同。三方协议一般在学生毕业前签订,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则要等到毕业后,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才签。 最后效力不同。三方协议只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其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时。劳动合同的有效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以合同方式确定的,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双方不得随意变更、中止。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等必备条款。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定的协议无效。 相关概念: 三方协议: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签订的一种书面合同,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定,体现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意见。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同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