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工资时为什么有的按费用报销,有的却没有呢?
我发现公司给员工涨工资,有的同事是按费用报销形式,有的就直接涨在工资里。我不太明白这两种方式有啥区别,为啥会有不同的处理。是有什么规定还是公司自己决定的呢?想了解下背后的法律依据和原因。
展开


在探讨涨工资时有的按费用报销、有的却没有这一现象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关键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费用报销则是指员工将自己为公司业务支出的费用,凭借相关票据等凭证向公司申请返还。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强调了工资支付的法定形式和及时性。工资的构成和支付方式通常是由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的,公司应该按照合同来执行。 公司将涨工资部分按费用报销处理,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一方面,从公司角度,费用报销在财务处理上可以作为公司的经营成本列支,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另一方面,对于员工来说,工资薪金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费用报销如果是符合公司规定的因公支出,通常是不需要缴纳个税的。这样做可能是公司为员工降低税负的一种方式。 然而,如果公司随意将涨工资部分以费用报销替代,而不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就可能存在违法风险。比如,费用报销需要有真实、合理的业务支出和相应凭证,如果只是虚构报销项目来规避工资支付和税收,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处罚。 此外,按照工资形式发放的收入,在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等方面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以费用报销形式代替工资,可能会导致员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降低,影响员工未来的社保待遇。所以,员工要关注公司这种操作是否合理合法,必要时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税务机关咨询反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