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赔偿会被起诉吗


工伤不赔偿是有可能被起诉的。 首先,如果在工伤认定等方面,对工伤鉴定部门的处理结果有异议,根据法律规定,可寻求其直属上级行政机构,递交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请求 。 要是在与用人单位关于工伤赔偿事宜方面存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劳动者有权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如对仲裁裁决仍有异议,则可进一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另外,若工伤涉及工伤保险不赔付医药费等情况,对于工伤不报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会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履行工伤赔偿责任,被起诉后可能面临一系列后果,比如被要求支付赔偿款、承担诉讼费用等。若无视法院判决拒绝履行,法院可能会采取强制执行手段,如冻结账户、查封财产等。若用人单位明明有能力偿债却蓄意逃避债务,可能会遭到司法拘留,情节严重时甚至会被判处刑罚。 对于劳动者来说,起诉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途径,但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相关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