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会失效吗


工伤赔偿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可能失效的,这涉及到工伤赔偿机制里的时效性,主要是工伤认定以及后续工伤赔偿的申请期限要求。 首先,从工伤认定申请期限来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是超出这个时间去申请工伤认定,可能会不被受理,进而影响后续赔偿。 其次,工伤认定后,还有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的争议仲裁时效。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这一年的仲裁时效去申请仲裁,对方提出时效抗辩且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那么请求可能得不到支持。 另外,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打算依法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十五日,从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算起。逾期不起诉,裁决书就发生法律效力了。 总之,工伤赔偿的时效性很重要,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要及时关注和处理相关事宜,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进行申请和维权。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时效届满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法院不再予以保护。不过,时效届满后,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仲裁时效:就工伤赔偿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