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工伤但公司没有购买社保,该怎么赔偿?


当工人遭遇工伤,而公司没有购买社保时,赔偿责任由公司承担。首先,我们要了解“工伤”这个概念。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者患上职业病。比如在工作场地因为设备故障受伤,或者长期从事特定工作患上了相关职业病等。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赔偿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工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个时间通常是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由公司去申请;如果公司没在这个时间申请,工人自己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申请。第二步,等工伤认定下来后,再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第三步,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向公司要求赔偿。 赔偿的项目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这就是受伤后去医院看病、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所花费的钱;住院伙食补助费,就是在住院期间吃饭的补助费用;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也就是如果当地医院治不了,去外地看病的交通和住宿费用等。如果造成了伤残,还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根据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给工人的一笔钱,伤残津贴则是按月支付给达到一定伤残等级且保留劳动关系的工人。 如果公司拒绝赔偿,工人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方式,工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