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写?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在处理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时,会涉及到不同的会计科目和记账规则。 首先,我们要明确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企业承担的,另一部分是由职工个人承担的,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通常会涉及到“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旧准则用此科目)或“其他应收款——住房公积金”(部分企业采用先垫付后扣回方式时用此科目)以及“银行存款”等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关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具体来说,当企业计提应由企业承担的住房公积金时,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计入相应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这一步是将企业应承担的住房公积金费用按照员工所在部门,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中,同时确认企业对职工的一项负债。 当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个人应承担的住房公积金时,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新准则下也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核算)。这里是将职工个人应承担的住房公积金从其工资中扣除,形成企业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一项代收代付款项。 最后,当企业实际缴纳住房公积金时,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企业承担部分);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贷:银行存款。这一步表示企业将企业承担和个人承担的住房公积金款项一并支付给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完成了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业务。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务制度和实际情况,准确、规范地进行住房公积金相关的会计分录编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