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信赖利益有哪些规定?
我在和别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为信赖对方的一些承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还花了不少钱,结果对方反悔了。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民法典对于信赖利益是怎么规定的,我能不能要求对方赔偿我的损失呢?
展开


信赖利益是指一方基于对另一方的合理信赖而产生的利益。当一方因为信赖对方的行为或承诺,而做出了一定的行为或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果对方违背了这种信赖,给信赖方造成了损失,那么就涉及到信赖利益的保护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多个地方体现了对信赖利益的保护。其中,在合同编的缔约过失责任方面就有相关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五百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这一条款其实就是对信赖利益的一种保护。比如,在上述规定的情形下,一方当事人基于对对方订立合同的合理信赖,为订立合同做了准备工作,花费了时间、金钱等成本,但由于对方的不当行为导致合同最终未能订立,那么该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据这一条款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因为信赖而遭受的损失。 另外,在表见代理制度中也体现了对信赖利益的保护。《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这里,相对人基于对行为人有代理权的合理信赖而与行为人进行交易,法律为了保护这种信赖利益,认定代理行为有效,让被代理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使善意相对人不会因为信赖他人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总的来说,民法典通过多种制度和条款来保护信赖利益,以维护市场交易中的公平和诚信原则,当人们的信赖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