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诈骗,员工退了一半工资有可能不被起诉吗?


在公司诈骗案件中,员工退了一半工资是否有可能不被起诉,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涉及的几个法律概念。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在公司诈骗案里,如果公司是以实施诈骗等犯罪为主要活动,那么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而应按个人犯罪来处理相关人员。而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若员工明知公司实施诈骗行为,仍参与其中,就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于从犯,《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员工退还工资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退赃。退赃是指犯罪分子将犯罪所得的赃款或者赃物,直接退还被害人或上缴司法机关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回到员工退了一半工资是否可能不被起诉的问题。如果员工在公司诈骗案中只是普通员工,对诈骗行为并不知情,或者虽然知情但作用较小、参与程度低,属于从犯,并且主动退还了部分工资,司法机关可能会综合考虑其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等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如果员工是公司诈骗的主要实施者,或者虽然退了一半工资,但仍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那么不被起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总之,员工退了一半工资后是否不被起诉,要结合具体案情和员工在其中的作用等多方面情况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