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和滞留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看新闻的时候听到了留置和滞留这两个词,感觉它们有点像,但又不太确定。我想弄清楚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在法律层面上分别有什么意义和规定,所以来问问大家。
展开


留置和滞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在法律定义、适用对象、实施主体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当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这就好比,你帮别人修理了一台机器,对方却不支付修理费用,你就可以暂时留下这台机器,直到对方付清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而滞留通常是指有关部门对特定人员或物品进行暂时的扣留或限制其移动。比如,在海关检查中,如果发现货物有问题,海关可能会滞留这批货物,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它并没有像留置那样直接与债权债务关系挂钩,更多的是基于行政管理等目的。 从适用对象来看,留置主要适用于动产,并且是基于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产生的。而滞留的对象可以是人员,也可以是物品,其范围更为广泛。 实施主体方面,留置权一般由债权人行使。而滞留通常由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如海关、公安机关等依法实施。 在法律后果上,留置权人有权在一定条件下对留置财产进行处置以实现自己的债权。而滞留只是一种暂时的措施,在相关问题解决后,被滞留的人员或物品通常会恢复正常状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