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用工主体责任和侵权责任有什么区别?


工伤用工主体责任和侵权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 首先,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工伤用工主体责任主要依据的是劳动关系和工伤认定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也就是说,只要满足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受伤这个基本条件,一般就可以认定用工主体要承担责任。这里强调的是劳动关系和工作因素。 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侵权人的过错。比如,一个人故意或者过失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并且这种伤害导致了实际的损失,那么侵权人就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侵权责任有详细的规定。 其次,赔偿主体不同。工伤用工主体责任的赔偿主体一般是用人单位。因为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有义务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保障。当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要按照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用人单位就要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的赔偿主体则是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这个人可能是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也可能是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之外的行为导致侵权。 再者,赔偿范围也有差异。工伤赔偿的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这些赔偿项目是基于工伤保险制度来确定的,目的是保障职工在工伤后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则更加广泛,除了包括物质损失的赔偿,还可能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比如,因为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最后,适用的法律程序也不同。认定工伤用工主体责任需要经过工伤认定程序,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认定。 如果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途径来解决。 而侵权责任纠纷通常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受害人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判定侵权责任是否成立以及赔偿的具体数额。 综上所述,工伤用工主体责任和侵权责任在构成要件、赔偿主体、赔偿范围和适用法律程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适用哪种责任形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