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前开除和判刑后开除具体有哪些区别呢?


判刑前开除和判刑后开除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法律依据及性质方面**: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判刑前开除,可能是用人单位基于员工涉嫌犯罪这一事实,预判其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劳动法律法规等,认为该员工的行为已严重影响单位秩序、工作开展等,从而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属于用人单位的一种自主管理行为。而判刑后开除,是在员工已被依法判定承担刑事责任后,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明确规定,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这是有明确法律支撑的解雇行为。 **对单位的影响方面**: 判刑前开除,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预判风险。如果最终员工被判定无罪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单位可能面临与员工的劳动纠纷,员工可能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及赔偿损失等。例如,若员工只是涉嫌犯罪但最终被证明清白,单位提前开除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判刑后开除,单位的风险相对较小,因为有生效的司法判决作为依据,一般不会引发此类纠纷。 **对员工的影响方面**: 判刑前被开除,员工可能在案件还未最终定论时就失去工作和收入来源,并且在后续寻找新工作时,可能因有“被开除”记录而受到一定阻碍,一些单位可能会对此有所顾虑。判刑后被开除,员工本身已经因为犯罪受到了刑事处罚,再叠加被开除的后果,其职业发展无疑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很多行业和岗位会对有犯罪记录的人员有限制或禁止准入的规定。 **操作流程方面**: 判刑前开除,单位一般需要进行调查核实员工涉嫌犯罪的相关情况,依据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作出开除决定,并通知员工。判刑后开除,单位在收到员工被判刑的生效法律文书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单位制度,启动开除程序,通常也需要通知员工并办理相关的离职手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