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员工安置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在一家面临改制的企业工作,现在很担心自己未来的工作安排。想知道企业在进行员工安置时,法律上都有哪些规定和要求,比如安置的流程、补偿标准这些方面,希望能了解清楚让心里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员工安置
  • #经济补偿
  • #国企改制
  • #劳动合同
  • #内部退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员工安置涉及多方面法律规定,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要求。 首先是企业裁员时的员工安置。当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要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依据《劳动法》规定,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若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其次是国有企业改制时的员工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企业的改制分流方案须经过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涉及职工分流安置和用于安置职工的资产处置等有关事项,要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未经审议通过,不得实施企业改制分流工作。 对于分流到不同性质改制企业的职工,处理方式也不同。分流到国有法人绝对控股改制企业的职工,采取原主体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改制企业签订新劳动合同的方式变更劳动合同,由改制企业继续与职工履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若就劳动合同期限不能协商一致的,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中尚未履行的期限;原劳动合同未履行期限短于3年的,应延长至3年。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职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分流到非国有法人控股改制企业的职工,原主体企业应当与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企业应当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由改制企业与职工协商确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不短于3年。 另外,企业改制分流时,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职工,原主体企业或国有法人控股的改制企业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实行内部退养。职工在改制前已经办理内部退养手续的,一般由原主体企业继续履行与职工的内部退养协议。由改制企业履行原内部退养协议的,应当在改制分流总体方案中明确。 总之,员工安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在相关变动过程中依法依规进行人员安置工作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