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是怎么计算的?


最低工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计算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六条,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具体的计算方法通常有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是根据城镇居民家计调查资料,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例如,通过调查得出某地区贫困户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500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5,调整数为100元,那么月最低工资标准就是500×1.5 + 100 = 850元。 恩格尔系数法是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比如,经计算某地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为300元,恩格尔系数为0.6,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5,调整数为10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就是300÷0.6×1.5 + 100 = 850元。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实际情况,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