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如何证明是劳务关系?


用人单位若要证明与劳动者是劳务关系,可以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首先,从主体和合同约定来看,劳务关系主体双方可以都是法人或公民,也能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公民,劳务合同内容主要由双方协商约定,可口头也可书面。例如,公司找了个自由职业者做一项临时性设计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工作内容和报酬,这就符合劳务关系在主体和合同形式上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民事合同关系的规定,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劳务关系,体现了这种基于双方自愿协商的特点 。 其次,在具体的认定凭证方面: 一是支付工资的凭证、记录,像工资发放的银行流水、工资条等,能显示支付的报酬性质。根据相关规定,这部分凭证一般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 二是缴纳社保的记录,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而只是按照劳务报酬支付,也是劳务关系的一个佐证。 三是用人单位发放的能证明身份的证件,比如工作证、服务证、工作服等,能说明劳动者的工作身份和工作性质。 四是劳动者填写的招工登记表、报名表等招工记录,可反映双方建立关系的初始情况。 五是劳动者日常工作考勤表,了解劳动者的工作出勤情况,辅助判断劳务关系的实际履行。 六是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他熟悉情况的员工的说法也能作为参考。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劳务关系情形也可作为证明方向。比如,用人单位将某项临时性或一次性工作交给某个人或几个人,双方订立劳务合同;用人单位中的待岗、下岗、内退、停薪留职人员,在外从事临时性有酬工作与新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务关系;已经办手续的离退休人员,又被用人单位聘用后签订的聘用合同关系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就明确规定,离退休人员被用人单位聘用后为劳务关系 。 总之,用人单位要综合多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劳务关系,并且要注意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在法律规定、主体性质、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区别,准确界定双方关系。 相关概念: 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报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两者在主体、待遇、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