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多久后员工无法起诉社保?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时效规定。 在劳动争议仲裁方面,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社保问题,如果是在劳动关系终止的情况下,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比如,你从公司离职了,离职时发现公司没按规定缴纳社保,那么从离职这天开始算,一年内你要申请劳动仲裁,要是超过这个时间,仲裁申请可能会因为超时效不被受理,当然要是存在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除外。并且,这个仲裁时效会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时效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不过,从诉讼角度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即便过了劳动仲裁的一年时效,在知道权利受损三年内,你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只是对方此时拥有诉讼时效抗辩权。但要注意,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除外。 另外,社保补缴方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履行追缴行政职责,并不受上述时效限制,对于未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社保经办机构随时可以责令其补缴。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享有的对抗对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简单说,就是在诉讼时效过了之后,对方要求你履行义务,你可以用这个权利来对抗,主张不履行义务。 仲裁时效中止:就是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没办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这个时候仲裁时效就暂停计算,等这些特殊情况消失了,再接着之前的时效继续计算。 仲裁时效中断:就是在仲裁时效进行中,因为当事人的一些行为,像向对方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使得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