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购房该如何避开信息陷阱?

最近打算买房,在看房过程中发现好多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担心会掉进信息陷阱里遭受损失。想知道在购房时,从各个方面来说,到底该怎么避开那些信息陷阱,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呢?
展开 view-more
  • #购房陷阱
  • #售楼书
  • #中介信息
  • #广告水分
  • #信息保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购房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信息陷阱需要我们小心避开。 首先,关于售楼书方面。售楼书是房产销售的重要工具,但不能被其中一些浮华、渲染性的词语迷惑。比如一些装修房在楼书上标明所用材料是“优质”“豪华”等,这些词过于含混。消费者应让地产商明确装饰材料(用品)的品牌,依据相关消费权益保护规定,消费者有知情权,这样能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责任不清。同时,对于样板房也要理性对待。有些在楼盘外建的样板房可能在高度、面积上进行了“夸张”,用镜子等造成房子大的错觉;楼盘内的样板房可能用专业设计手法掩饰了缺陷,这些都属于诱导性信息传达。 其次,要注意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中介为了把楼尽快卖出去,信息提供有罗列与诱惑的特点。常见的诱惑手段有“××××元起价”,可往往起价房是最差的房子;“零首期”“首一成”付款方式,实际落实时发展商会很计较资信状况;“投资回报可观”,而其分析依据常是理论状况。不能因为中介机构规模大就盲目信赖,要仔细甄别。 再者,对于媒体宣传的楼盘信息要保持警觉。不少楼盘广告存在“扬长避短”的情况,大肆宣扬长处,掩盖或美化短处,对不确定因素根本不涉及。 另外,关于销售许可证。开发商通常会展示销售(预售)许可证正本或复印件,但消费者最好到国土规划局核对号码,确保无误后再做决定,以此保证所购房屋销售的合法性。 最后,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50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购房者在购房时可签署保密协议,要求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对个人信息保密,若其泄露则需承担违约责任。《消法》也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要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丢失。所以,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时,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采取补救或赔偿措施。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