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该如何认定以及如何赔偿?


工伤认定,简单来说,就是判断劳动者受伤是不是因为工作原因、在工作相关的时间和地点受的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下这些情况一般会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等多种情形。 工伤赔偿得看受伤的程度,也就是伤残等级。赔偿项目有不少呢。首先是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这个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还有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等。在治疗期间,还有停工留薪期工资,就是受伤治疗期间工资照发。如果生活不能自理,还会有生活护理费。 要是构成伤残了,赔偿项目就更多了。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根据伤残等级计算的;如果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要是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整个流程方面,首先是工伤报告程序,用人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接着是工伤认定程序,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如果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工伤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然后是工伤鉴定程序,在被认定为工伤,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定伤残等级。之后就可以根据鉴定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发放待遇;没投保的,就和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要是协商不了,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判断劳动者受伤是否因工作相关原因、在工作相关时间和地点受伤的过程。 伤残等级:对因工伤导致的伤残程度进行的分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赔偿标准。 停工留薪期: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在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